今天是: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师恩难忘

发布日期:2024-09-30  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文:王雪娇

他,因忙碌而有些消瘦的脸庞带着几分坚定和执着,因操劳而略显疲惫的眼神中带着几分清澈与刚毅,因责任而有些严格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慈祥与温和。

他,忠于教育,追求教育,奉献教育;他,勤于教学,精于教学,创新教学。他就是我的导师——陈明选教授。

大学时最难忘的就是陈老师的课堂。每次上陈老师的课,我都怀着敬畏之情,他总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我们,引导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与核心。还记得上《影视编导》课程的时候,从来没有碰过摄像机的我们,一心想体验做导演的快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完全难以入耳,陈老师突破常规,翻转课堂,让我们先进行课外实践,再进行课堂教学。课外,我们屡屡碰壁,不懂摄像技巧,不懂构图,不懂镜头,不懂脚本……回到课堂上,大家都乖了,当陈老师用丰富的案例和理论向我们讲解时,大家都折服了。他就是这样的老师,理解学生的心理,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同时不吝赐教。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陈老师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了我如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将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迁移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很是受用。

因为有这样的老师,他授我以鱼,还授我以渔,更授我以欲,让我在学习的路上前进不止。因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保送了陈老师的研究生,有幸得到他的指点与帮助,也一次又一次见证了他对学术的执着、对教学的热情。即使现在已经退休,他的身影也依然活跃在学术前沿,就像一团火,不知疲惫地燃烧。

读书之余,我们最喜欢听陈老师讲他下乡那些年的故事,讲他扛着几十斤重的摄像机拍延安往事的那些时光。作为一名“老三届”,陈老师的回忆中充满了奋斗与坚强——那是我们永远无法体会的日子,和我们永远学习不完的精神。

陈老师在生活上也总是对我们嘘寒问暖,抽出时间陪大家聚餐,尤其是节日的时候,总是请我们吃饭,陪我们聊聊人生、聊聊大学的生活,让我们这些异乡求学、形单影只的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

我来自一个偏远的山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念大学的弟弟。陈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后,经常会安排我做一些学院的助教、助研和会务工作,虽然他一直说是为了给我更多锻炼的机会,其实我明白,他也给了我更多勤工助学的机会。面临毕业的日子,他也总是关心我的人生规划,给予指点和帮助。

陈老师写给我们的毕业寄语是:“人人心中有真神,不是真神不显圣,只怕是半心半意的人,守住心中的真神,方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陈老师对待工作总是雷厉风行、一丝不苟,对待同事也是无微不至。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他总是把各种申报课题的机会让给年轻的老师,鼓励他们积极申报;他治学严谨,惜才爱才,为了学院优秀教师的转岗问题奔波于各部门间;他总是带头参加学院的文体活动,与教职员工打成一片。迎新晚会上他风趣幽默的cosplay、篮球场上他奋勇拼搏的矫健身姿,都为他收获了一大批“粉丝”。我们像崇拜偶像一样敬仰他,亲切地称他为“男神”。他问:“男神是什么意思?”我们说就是我们心中的最完美的男人。他笑着说:“那我还差太多了。”此时我想说:“陈老师,您就是我们的男神,谁都替代不了!”

转眼我已经毕业快十年了,现在我也是一名教师了,回首那些与江大一起走过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它见证了我的变化与成长,见证了我的努力与坚持,见证了我的收获与荣耀,我要感谢在这样的江南,让我遇见了一生的指路良师,一生的慈父益友。他不仅教会了我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我要感谢在江南的点滴时光,在我的生命中汇聚成了一幅永生值得怀念的画卷。

阅读( (编辑:朱艳芳)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