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南视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视点 >> 江南视点

十年磨剑期至善 百年树人待荣耀———记至善学院成立十周年

发布日期:2019-11-25  来源:   至善学院

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本着为优秀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使优者更优的理念,尝试以平台模式同时培养全校多学科本科拔尖创新人才,为实现“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这一崇高的培养目标,江南大学于2009年10月正式成立至善学院。

至善学院实行“择优录取、考核分流、重新准入、择优增补”的动态管理进出机制,对至善生实行至善学院与生源学院双向共同管理模式,通过十年的努力和践行初步构建了多学科—多层面—多目标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点—线—面的立体化培养方案特色。

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大学召开,大会明确指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基本要求,强调了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科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战略地位。至善学院作为一所荣誉学院,承担了改革、创新本科教学模式和内容,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打造金课硬核

至善学院从成立之初起就不断完善“素质提升-能力强化-知识拓展”的三维素质创新课程体系,逐渐形成了以领导力培养、人文精神提升、科学精神弘扬为主体的三大素质创新课程群。领导力培养类课程群由商学院MBA中心安排骨干教师任课,人文素养提升类课程群由理工生自主选修,科学精神弘扬类课程群由文科生自主选修,实现了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新课程群除了将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自然科学前沿理论及研究方法等纳入教学内容,采用课堂讨论形式,加大案例教学比重,还大量引进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台湾铭传大学、香港大学等名校的名师名课如《中外哲学概论》、《大数据时代的新思维》、《创新力与领导力》等,打造学生喜闻乐见,学有所获的“金课”。在课程评教中,有同学这样评价“我将这门课定义为‘真正的大学课’,我们用不同的思想碰撞出绚烂的火花。”还有同学被选修课程《领导力》深深吸引,进而跨专业转向商科继续深造。

培养创新能力

至善学院经过长期探索和深入实践,精心设计了渐进式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包括自由主题沙龙、模拟论坛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三个层次。自由主题沙龙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质疑思辨的思维能力。近期,学院组织开展了《“我不是药神”之现实与艺术》、《AI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缅怀霍金,追寻科学的真谛》、《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再生》等一系列沙龙,引领师生展开广泛的学术讨论。

至善生于大二上学期,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开始之前,进行为期3个月的模拟论坛科研实践。在结题时提交论文,论文通过专家评审予以表彰。通过模拟论坛,学生体验了科研活动的路径和方法,尝试了学术论文的撰写,为后期科研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教育部主导实施的增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一项重要培养举措。至善生经过前期一系列的科研训练,初步具备了科创研究所必须的科研思维、知识储备和拼搏精神,在完成大创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冲击更高级别的科创竞赛,例如全国创新创业年会、全国“挑战杯”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4年,法学院至善生王金水率领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优秀团队;2015年,江南大学参赛第十四届“挑战杯”获奖的6支团队中有3支队伍为至善生领衔。

开阔视野格局

至善学院为每位至善生配备导师,建设了一支“人生导师—科创导师—课程导师—社会导师”四位一体的导师体系,使至善生在人生规划、品德修养、学识才能、创造精神等方面全过程耳濡目染大师风采,从更高格局为自己定位和规划。学院从全校范围聘请逾150名院士、外专及知名教授担任特聘导师,对至善生实施一对一的指导。三年半的成长伴随,凝结了至善导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期许,同学们从懵懂到清晰,从疑惑到坚定,从青涩到成熟,正如2019届至善生结业生黄名扬说“这四年是受益匪浅的四年,令人回味无穷的四年。在这四年中,至善学院一直陪伴着我成长,它让我获得了更多知识,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结识了更多的朋友,让我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我永远不会忘记至善这个大家庭”。

开展各类讲坛讲座是拓展学生视野的又一举措。至善学院每学期举办十余场涉及人文、社会、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讲座讲坛,遍邀境内外知名教授专家传道受业。2017年起学院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开设非遗系列讲座,介绍古琴、刺绣、竹刻、针灸等传统文化技艺,并在老师指导下亲手体验,一针一线、一刀一刻……青年学子心中激荡着爱家爱国的情怀和对工匠精神的敬意。

学院每年暑期特别定制英语应用能力强化训练营,邀请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外教团队为至善生集中培训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国际视野。至善学院特别设立海外留学奖、海外游学奖等专项奖学金,鼓励至善生前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外名校交流交换,多年来至善生的海外交流比率一直保持在100%,毕业后赴海外高校深造率达22%。

躬行服务社会

至善学院以“党员工作站”、“尚行社”为抓手,先后在校外搭建山西静乐县段家寨村暑期义务支教基地、香港明爱社工实习基地、广东顺德社会服务实习基地,无锡市人民医院、滨湖区人民法院等多个实践平台,着力提升至善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公益爱心和志愿精神。学院设立了全员义工考核制度,每位至善生都必须完成一定的义工服务工时,建立义工档案,给予相应的星际考核认定,评先奖优,选树典型。

在体会到无私奉献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之后,不少至善生还主动报名参加其他各种志愿服务,包括国际志愿服务,他们说,正是这些服务工作坚定了他们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信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至善学院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荣誉学院,始终以“学术大师、兴业人才、治国栋梁”为培养目标,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成立十年来,办学效果已经初现,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辐射影响作用日益凸显。至善生在校期间荣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比例长期保持高位,毕业深造率达90%,不少优秀校友已经在自己的领域打下一片天空。2015届校友王雯以优异成绩保送清华大学直博,并作为全国高校学生代表出席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2013届校友金虹声在美国创业成立传播东方文化的时尚平台并被评选为全美华人30岁以下创业精英,2012届校友邵明龙发表多篇高质量研究论文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至善学院将继续秉持“博学善思、勇于创新、超越自我”的院训,吸纳和借鉴海内外荣誉学院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依托江南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多学科交叉拔尖创新人才。

阅读( (编辑:宣传部)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