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南视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视点 >> 江南视点

融生长,创青春,倾心培育未来食品英才

发布日期:2022-12-23  来源:食品学院   文图:食品学院

编者按:“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学校始终践履校训精神,把学风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工程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经过十年来的常抓不懈,形成了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探究思维活跃的良好风气。现特辟专版刊发部分二级学院学风建设经验和做法,以飨读者。

食品学院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遵循“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校训精神,坚持“融生长,创青春”的学风建设工作理念,打造“三向同行”创新创业育人工程,多维度、宽视野、全过程培育未来食品英才,开展了若干探索与实践。

一、向下扎根,聚焦学风建设赋能全过程

一流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精神风貌。2022年,食品学院首创性提出“食代青年”倡议行动,号召广大学子理性回归课堂、宿舍、网络三块阵地,在书香课堂里勤奋学习,在馨雅宿舍中和谐生活,在清朗网络上健康社交,努力使“三全育人”和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更加紧密融合。该项行动在学院1400余名本科生和1900余名研究生中实现全覆盖。

一流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学术视野。近年来,食品学院陆续推出“江南食品大讲堂”“食品X系列讲座”等高质量学术活动,诚邀不同专业背景的名家大师前来讲学,瞄准学术前沿,突出学科交叉,有效拓展青年学子的学科史观与“融”视域,从不同维度解读“新工科”“新农科”人才培养的定义与内涵。近三年累计举办江南食品大讲堂13场、食品X系列讲座7讲,受到师生们的广泛好评。

一流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国际素养。近年来,食品学院主要围绕“一带一路”高校教育科技联盟、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合办),组织学生赴海外名校深造及国际组织实习,进行项目交流与经验分享,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更加通晓国际规则。近三年累计输送76人次出国留学,其中95%以上进入全球排名前100高校。

二、向上生长,打磨创新创业育人全链条

一流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创新能力。食品学院聚力“创新能力”“工程能力”两项重点任务,以“学科竞赛”为锚,构建“全链式”竞赛育人体系。学院从班子成员到骨干教师、从学工团队到优秀校友,全员投身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全过程。按照“实验兴趣培养—实践技能训练—实战竞赛参与—创新成 果 设 计 ” 等 四 个 层 次 , 健 全“DIY-PRP-UROP-GP四级递进式”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在本科生中实现学科竞赛参与率100%。同时,依托烘焙、乳制品、肉制品、调味品、冰淇淋等五大学生兴趣俱乐部,光明杯、盼盼杯、三只松鼠杯等知名企业资助学院举办的十余项创意类竞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

近三年,学院累计参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各级各类竞赛72项,参与学生4054人次,获奖174项,其中A类奖项57项、B类117项。以2022年为例,学院共斩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2金1银1铜(公示中);跻身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3项(待决赛);入围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展示3项(首次);首夺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特等奖,获奖层次与规模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向善而行,引领青年学子成长新航向

一流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文化传承。食品学院尤为重视典型选树,切实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学子见贤思齐、奋发有为。学院发掘学业科研、双创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才艺等各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开展“食代学子”评选,并将其升级为“食品学院社会奖学金最高荣誉”,倾力打造青年榜样、凸显青年担当。2021年,学院建成全国首个“青年气质博物馆”,以普通物件、典型人物、美好故事讲述食品学子的坚韧与勇气,激励青年大学生向善而行。该馆开馆的推文阅读量突破两万,线下观展两千余人次,部分展品被江南大学食品学科史馆永久收藏。

在此背景下,学院近三年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如:全国活力团支部(食科1904团支部),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人(鲁晨辉、余柳锋),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鲁晨辉),江苏省先进班集体3个,江苏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十佳研究生团队”(食品博士科技服务团),江苏省社会实践优秀项目(食品安全进社区)等。

江南食品人,敢为天下先。面向时代,面向青年,面向民族,面向未来,食品学院将矢志不渝以一流学科文化为引领,坚持不懈以一流人才培养为目标,全心全意以一流学风建设为己任,竭尽所能为国家、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创新型未来食品英才!


阅读( (编辑:宣传部)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