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暑期实践育人成果,引领更多人文学子投身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9月25日晚,人文学院在田家炳楼209会议室举行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答辩会暨“实践归来话成长”信仰公开课。学院分团委书记邓昌海,辅导员姜正一、刘畅、肖雨荷,兼职辅导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张佳慧,江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张宇帆和16支实践团负责人以及130余位2025级本科新生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今年暑期,人文学院1090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组成了133支实践团队,他们奔赴祖国各地,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文化传播、理论学习、专业实践等多个专项,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经过前期申报与严格选拔,最终有16支实践团队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此次答辩会。
答辩会上,各团队纷纷登台亮相,他们结合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从实践目的、实施过程、成果总结与心得体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汇报。这些汇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对通识教育、文化传承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刻洞察,也有对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时代主题的积极践行。每一支团队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童声同语”推普助力民族团结实践团融合推普、支教、调研三项内容,深入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实践活动。他们用青春的热情和汗水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心手相牵”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连续十年奔赴多民族地区,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桥梁,融合五育课程与素质拓展,开展沉浸式语言教学和文化交流。从贵州侗乡到天山脚下,团队累计服务数千名儿童,用爱心与智慧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在祖国大地上书写了动人的青春篇章;“Spring青年派灵云林实践队”讲述了与云南富源县稻堆山村孩子们14天的动人故事。他们深耕云南稻堆山村基础教育发展,创新设计“非遗传承+五育并举”课程体系,通过布贴画、民俗歌舞等乡土课程与“灵云林”合种行动,努力破解短期支教可持续性难题,筑牢乡村振兴人才根基,在实践过程中,他们拍摄了《你观察风,我观察你》《越过山丘,火炬依旧》等系列纪录片,并取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为人文学子树立了榜样。
活动最后,邓昌海老师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各团队在实践中展现的卓越风采与丰硕成果,接着指出广阔的社会课堂是锤炼本领的最佳舞台,鼓励大家要继续发扬“知行合一,以人育人”的院训精神,主动深入社会大课堂,让专业知识在实践淬炼中创造真实价值,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跑好属于当代青年的这一棒,谱写无愧于心的青春篇章。
脚步丈量山河,青春诠释担当。这个暑假,人文学子以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的青春风貌,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走出校园、服务社会、锻炼自我,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真正做到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真切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相信未来,人文学子必将肩负重任,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活动现场(一)

活动现场(二)

社会实践团答辩

邓昌海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