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谈《研究有意思》第六期举行

发布日期:2025-09-28  文:王婧儿  图:李怡佳  来源:人文学院

9月24日下午,艺术课堂之《研究有意思》第六期文化对谈活动《“非虚构”是什么——庄永志老师谈非虚构写作及新闻专业的日常训练》在图书馆三楼鼋元阅享空间举办。本期对谈嘉宾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庄永志、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晓丹,共计80多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

对谈以庄永志老师的求学经历开始,庄老师从小就对新闻相关行业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最想读新闻学专业,高考后却被经济学专业录取。本科期间专业知识的学习、老师耐心的指导,拓展了庄老师看待世界的视野,这些对后来从事新闻工作很有帮助。

聊到自己的工作经历,庄老师认为,“人还是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大学毕业后没有去分配的机关单位,先是选择在学校教书,后来去了企业工作。他说自己在工作之余并没有“安分”,主持读书节目、在京剧欣赏课当助手,被周围朋友们鼓励“还是要做你喜欢的事”。最终,庄老师决定“倾听内心的召唤”,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回归了自己的初心。庄老师所在的栏目《焦点访谈》收视率颇佳,为何在彼时选择转行去高校?庄老师明确表示,他不想自我重复,不如去高校给学生做陪练,传递一些不可替代的实践经验。

“非虚构写作”究竟是什么?黄老师回忆自己在大学时,叙事性的书籍只有小说,后来出现了纪实文学,同学们熟悉的《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我在北京送快递》就是这类作品。黄老师认为非虚构的范围很宽泛,庄老师表示赞同,并介绍了相关概念。两位老师就“是否严格训练研究生”展开了讨论,让本科同学了解了研究生学术训练的情况。庄老师介绍了学生的实习就业选择,读书期间的写作训练,从新闻选题、社交礼仪到形象管理,可谓事无巨细、用心负责。

现场交流互动环节,听众提出了“怎样提高非虚构写作的能力”“如何跨专业考研新闻学”“如何看待新闻专业研究生转行”等问题,庄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困惑,告知需要阅读的书籍,提高写作的技法以及网络上的课程,鼓励大家找到自己的目标,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本期艺术课堂《研究有意思》第六期圆满落幕。庄老师用精彩的新闻故事和专业知识,介绍了非虚构写作,打破了很多人对新闻专业和行业的固有印象,启发大家倾听内心的召唤,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业。目前,《研究有意思》播客节目已在小宇宙APP上线,欢迎关注收听与评论互动。

黄老师介绍本期主题

庄老师谈非虚构写作

学生提问

庄老师解答问题

活动现场

阅读(

编辑:王振彬

审核:徐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