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人文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 >> 学院新闻

仰望诗与存在,点亮文化情怀: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赏映特别活动举行

发布日期:2020-12-07  来源:人文学院   文:顾雨欣 赵将 图:赵将 顾雨欣 审核:姚剑英

仰望诗与存在,点亮文化情怀。12月5日,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国学社、人文学院边界文学社联合举办的叶嘉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赏映特别活动在大世界影城举行。本次活动也是“诗• 缘丨致敬大师《掬水月在手》江苏四市联动观影活动”的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电影处与现代快报赞助。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姚剑英、人文学院副院长杨晖教授、中文系张宇副教授受邀出席赏映活动,人文学院师生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通过两段预告片和一段叶嘉莹先生专门录制的推广视频,现场师生们共同走进了文学的世界。在文学的氛围中,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宇老师围绕诗歌与叶嘉莹诗学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分享,探讨叶嘉莹先生一生所折射出的丰盈与伟大。张宇老师从诗歌的救赎意义开始讲起,介绍了叶嘉莹先生的生平经历,带现场观众走近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学者叶嘉莹,看到她百经波折而与诗歌完满交融的生命,看到她对于心灵自由最大可能的寻求。接着,张宇老师从兴发感动的提出、诗歌多义性的探寻、生命诗学的建构三方面讲解了叶嘉莹先生的诗学成就,为大家观赏传记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搭建了一座理解的桥梁。

怀着对于诗歌的敬畏,对于文学的感动,《掬水月在手》在人文师生们的期待中开场。影片在两个小时中以叶嘉莹在北京察院胡同祖宅为结构概念,采访包括白先勇、席慕蓉等多位文化名人在内的叶嘉莹亲友学生,以诗意的手法把诗词还原为叶嘉莹生命的流淌,追寻叶嘉莹96年历经劫难波折的个人生命史和诗歌史的交织,引领现场师生们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唯美意境,体悟叶嘉莹先生的“弱德之美”,思考文学与传统、与时代的关系。

诗词与影像带来了强烈的共鸣,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本次活动完满落下了帷幕。这场文化返乡之旅为所有人种下了一颗特殊的种子,引导大家心中永怀文学与诗意,传承国学文化,点亮人文情怀。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姚剑英在观影结束后表示,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值得看第二遍、第三遍。通过这部电影,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更好地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同时也能从叶嘉莹先生身上学习到一种价值观,对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坚守,对外界事物的平常心、淡然处之。

人文学院张宇副教授做观影前专题分享

同学们在观看影片

观影部分学子合影

阅读( (编辑:人文学院)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