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文心筑梦,勇担文脉薪传。暑期,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文心筑梦,文脉薪传”实践团的9名成员跟随学校“行走的思政课”文脉溯源线,跨越山东、湖南、江苏、河北、河南、云南等6省8地,探寻当地传统文化的斑斓图谱,挖掘那些沉睡在时光深处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密码。在实践的熔炉中淬炼对文化传承的认知,以探索为舟,为传统文化的绵延绽放贡献青春的力量。
一、传统艺术里的坚守与信仰
孙嘉晨同学在河北省武强年画博物馆,被老木板的岁月包浆、匠人刻刀的重复力道、学徒专注的眼神打动,读懂“坚守”的重量;年画里的胖娃娃、鲤鱼、门神,既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更承载着对生活的美好信念。她感悟道,如果将传统图案融入现代面料设计,为纺织品注入文化魂,一定能有巨大收获。
姚啸宇同学走进河南省洛阳市,探寻洛阳历史瑰宝。在龙门石窟的千年佛像、古墓博物馆的地下艺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更坚定了他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决心。
二、文化寻根时的感悟与担当
王涵同学在山东省成武县雨中寻访文亭山,触目皆是岁月留痕,耳畔似闻历史回响,一场“文化寻根”之旅让她明白:唯有身临其境感悟、潜心钻研解读、主动担当传播,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血脉。
杨硕同学在江苏省无锡市进行了一场文化探索之旅,不仅领略到无锡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更深刻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期盼更多人助力无锡传统文化在现代焕新。
三、民族非遗中的智慧与传承
彭元昱同学探秘湖南湘西,探索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他认为湘西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民俗、节日、艺术、手工艺和信仰等各个方面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湘西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湘西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脉,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瑞彤同学走访湖南省凤凰古城吊脚楼,了解到吊脚楼不仅适应湘西特殊地形,更是融合了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精髓的智慧结晶,呼吁加强保护让其焕发新生。
张睿珈同学来到江苏苏州,亲手体验苏绣,借苏绣实践领略非遗魅力,难忘匠人坚守传承的身影,立志让千年苏绣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杨亚波同学在云南省丽江市,聚焦彝族服饰,从日常到礼仪着装、古老织机到传统配饰,看见民族智慧与历史记忆,决心持续传播民族文化,让更多人领略传统文化多元魅力。
以青春之眼观文化之美,以青春之力传文化之魂!纺织学子用脚步丈量文脉,用行动践行传承,他们以脚步为梭,在传统与现代的经纬间织就传承新篇,正让千年纺织文化在青春力量中焕发新生,续写着文明传承的动人篇章。

孙嘉晨同学参观河北武强年画博物馆

姚啸宇同学参观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张瑞彤同学参观湖南凤凰古城吊脚楼

张睿珈同学体验苏绣

杨亚波同学了解彝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