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朱庆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助力民族复兴伟业

发布日期:2025-07-29  文:朱庆葆  来源:新华日报
资料来源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7月29日】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意义重大而深远。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凝聚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于凝聚民族力量、激发奋斗动力、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历史记忆筑牢精神根基,凝聚民族复兴的思想共识。铭记历史真相,传承爱国情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系统梳理抗日战争历史文献、保护抗战遗址遗迹遗物、挖掘英雄先烈事迹,促使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深刻体会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辛历程与顽强抗争,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进而树立牢固且正确的历史观与民族观。例如,依托抗日战争纪念馆、烈士纪念设施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唤醒民族记忆,强化爱国主义情感,使爱国情怀转化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

弘扬英雄事迹,树立精神标杆。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群体,如杨靖宇、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等抗战英雄人物和群体,他们的精神是抗战精神的生动写照,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要通过文艺创作、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生动讲述英雄故事,让英雄精神渗透至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例如,拍摄抗战题材的影视剧、纪录片,出版英雄人物传记,公布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活动,引导人们以英雄为榜样,在新时代传承不畏强暴、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为民族复兴事业贡献力量。

以文化传承创新激活精神基因,增强民族复兴的文化自信。挖掘抗战文化内涵,推动创造性转化。抗战精神蕴含在丰富的文化载体中,如抗战歌曲、诗歌、文学作品、革命文物等。要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并紧密结合现代社会需求,以创新方式进行表达。例如,将诞生于抗战烽火、激发了全民族斗志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经典作品融入现代文化传播场景,通过音乐会、短视频、沉浸式体验等形式,让抗战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使人们在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构建抗战精神传播体系,扩大社会影响力。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抗战精神传播网络。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精心策划并推出历史专题栏目,系统推送抗战历史知识,生动展现英雄事迹;开发抗战主题的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体验项目,让受众身临其境感受抗战历程;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抗战文化传播,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响应、媒体助力、公众参与的多维度传播格局,使抗战精神深深根植于社会各个角落,成为全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以教育普及强化价值引领,培育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将抗战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把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纳入中小学德育、历史课程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研学旅行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例如,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抗战精神进校园”主题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实地探访抗战遗址,近距离聆听抗战老兵亲口讲述那些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在高校开设抗战历史专题讲座,引导青年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开展全民主题教育活动,强化责任担当。面向全社会开展以抗战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如抗战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策划一系列活动,如抗战博物馆参观、学术研讨会、抗战电影放映、青年演讲比赛等,弘扬抗战精神,传承历史记忆,唤起国民的爱国情感,激发全民族的团结意识,共同铸就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同时,引导人们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在本职岗位上践行责任担当,例如,鼓励科研工作者汲取抗战时期科技救国的宝贵精神,勇于攻坚克难,坚持自主创新;同时,倡导企业家大力弘扬实业救国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事业,形成“人人弘扬精神、人人参与复兴”的良好氛围。

以实践行动践行精神力量,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实际动能。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弘扬抗争精神。抗战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面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坚韧品格。在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经济转型的压力以及各种风险挑战,要传承这种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外部环境的风云变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抗战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所展现出的崭新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

在促进团结奋斗中弘扬协作精神。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结果,体现了伟大的团结精神。在民族复兴进程中,要继续弘扬这种团结协作精神,凝聚全社会力量。譬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社会治理中,倡导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精神,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挑战,共同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以国际视野彰显精神价值,提升民族复兴的世界意义。讲好中国抗战故事,传播人类共同价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正义抗争和民族精神,也展现了人类共同反对侵略、追求和平的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要向国际社会积极传播中国抗战历史,讲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展现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不畏强暴的精神品格,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与认同,为民族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以和平发展理念践行精神内核。抗战精神既包含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也蕴含着对和平的珍视与追求。在新时代,我们要矢志不渝地传承这一精神精髓,坚定践行和平发展道路,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例如,积极参与国际和平事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让抗战精神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时代价值。

抗日战争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唯有深刻领悟抗战精神之精髓,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以史为镜照亮前行之路,以精神之光引领奋斗方向,才能在应对复杂挑战中凝聚力量,在团结奋斗中开拓前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属于新时代的辉煌。

作者简介 朱庆葆,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江南大学历史研究院院长,曾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兼任江苏省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高等教育管理。

本文来源:新华日报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507/29/node_1.html

原文链接: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507/29/node_10.html#content_1470758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