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7月28日】当江南水乡的温婉遇见大漠戈壁的壮阔,会碰撞出怎样的青春火花?7月12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南国北疆(新疆行)实践团跨越近万里,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224团4连,用脚步丈量边疆热土,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在为期八天的社会实践中交出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优异答卷。

大漠课堂:科技赋能绿色奇迹
7月13日,实践团走进224团7.38万亩新开发土地。烈日炙烤的沙海中,滴灌技术滋养的西瓜、土豆、石葵等作物长势喜人。“沙漠气候干旱且日照充足,这些农作物不仅含糖量高,还富含维生素和天然矿物质。”当地农户自豪地介绍。


汽车穿行在沙漠公路上,队员们随后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聆听讲解员讲述大漠边疆的“锁边工程”,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再到如今3000余公里绿色阻沙带,30余万亩良田,一代代建设者兢兢业业、攻坚克难,以科技赋能,将“死亡之海”变为“希望之洲”。“以前只在课本里看到荒漠化治理,今天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队员们被沙漠“锁边”“扩绿”的壮举深深震撼。
红色传承:英雄事迹指引青春航向

7月14日,实践队员们同石河子大学的学生一同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了沙海老兵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的英雄事迹,他们骁勇无畏,挺进和田,终其一生扎根建设南疆。一句“和田驻军万不可退”的命令让他们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沙漠。“你们出过和田吗?没有。你们回过老家吗?没有。你们坐过火车吗?没有。”连续三句没有的回答是老兵们对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誓言,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随后,队员们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在纪念碑前,全体成员肃然起敬,革命先烈“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信念,成为青年们最珍贵的精神补给。
食育筑梦:童心共绘民族团结画卷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瓶可乐里有多少克糖吗?”7月15日,在四连活动室里,实践队员们开展“七彩假期 食育童行”食育课,“饮料成分放大镜”环节,团队成员为小朋友们揭开了饮料背后隐藏的健康秘密,引发阵阵惊呼。

在“石榴花馍”制作中,队员们以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花为造型,同小朋友们一起制作了独属于自己的“石榴花馍”,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加深了他们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实践团还与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联合开展了“食育运动会”“多彩民族餐盘”“二十四节气中的食育”等活动,寓教于乐的同时,进一步拉近了彼此距离,让文化交融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产业探新:舌尖美味助力乡村振兴
在茉语凡公司红枣生产基地,队员们品尝了红枣,巴旦木,葡萄干等当地美食,并参观了红枣创意咖啡、红枣普洱茶饮、枣肉苁蓉、枣雪菊等创新展品。“红枣经过深加工,产品附加值能增长数倍!”。企业负责人的介绍激发大家对所学知识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思考,大家纷纷表示,将把企业的实际需求带回实验室,用专业所长回应产业所需。
夕阳的余晖为戈壁滩镶上金边,伴随着欢声笑语,为期八天的食育新疆行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实践团成员用专业与热爱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与担当。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文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722469963801031116&item_id=14722469963801031116&cdn=https%3A%2F%2Fregion-jiangsu-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