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江南大学师生赴企业车间、乡村田野、社区基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8-05  文:张世祺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资料来源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8月5日】近日,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师生以“就业赋能、文化传承、健康守护”为行动纲领,分赴企业车间、乡村田野、社区基层,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火热实践中,展开了一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三向奔赴”,奋力书写知行合一的青春答卷。

访企拓岗,产教融合共育新质人才

在济川药业现代化的健康科技馆与生产车间,师生们深切感受到民族药企蓬勃发展的“硬实力”和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

在双方党委负责人的共同见证下,签署《党建共建协议》。这不仅是组织联建,更是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推动实质性合作的“金钥匙”。双方以党建“红引擎”驱动协同创新,围绕中药现代化、功能饮品开发等具体技术需求展开深度交流。现场,“江南大学大学生就业最佳战略合作伙伴”授牌仪式和“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相继举行。座谈会上,专项奖学金设立、联合科研项目攻关、共建特色课程等一系列具体合作计划逐一浮出水面。

“济川药业提出的方向,为我们师生未来‘把论文写在生产线、写在产品研发上’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选题库!”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院长尹健教授强调,这种深度校企联动,旨在打通实验室成果通向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共同培育懂理论、更精实践、能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新时代药学人才。

科技赋能,把脉问诊助力乡村振兴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史劲松教授带领博士生党员科技服务团深入贵州从江,为国家级非遗“从江瑶浴”产业把脉问诊。团队扎进产业一线,在药材基地察看生长、与种植户交流难点;在加工作坊详勘从采摘到配伍的全流程,精准识别出标准化不足、质量控制难、附加值待提升等瓶颈;与企业及非遗传承人深入探讨发展路径。

面对这些“成长的烦恼”,江南大学的师生们并非只是记录者,更是解题人。史劲松教授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和产业洞察,现场开出“科技良方”:推动制定产地初加工规范与产品质量标准;引入现代药物分析技术,建立科学质控方法;深挖非遗文化内涵,指导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线,助力擦亮品牌。博士生们也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在药材活性成分研究、工艺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从江县委副书记、示范区(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龙稳全高度评价:“江南大学团队真正沉下身子,精准号准了产业发展的‘脉’,带来的专业建议是破解瓶颈的‘及时雨’和‘金钥匙’,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此行架起了校地深化合作、共促振兴的坚实桥梁。

走进社区,科普润心守护万家健康

在杭州葛巷未来社区,另一支由本研学子组成的“健康中国行”实践团正热火朝天地开展服务。他们联合杭州师范大学药学院实践分队,将专业所学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送到居民家门口。

活动聚焦居民最关切的健康议题。“体重不仅是数字,更是健康的晴雨表。”实践队长寇世旭深入浅出地剖析科学体重管理的要诀,强调合理膳食与规律运动的基石作用,倡导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同时,现场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分享中医药养生智慧,讲解家庭安全用药要点。活动还精心设置了中药香囊DIY环节,居民亲手制作,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让健康科普在互动中深入人心,有效提升了居民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实践团深入社区开展志愿科普宣讲,将专业知识点对点传播到社区最基层,为社区治理有效赋能‘智理’”社区负责人杜爽高度评价。活动有效提升了居民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将“健康中国”的种子播撒在基层沃土。

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这场“三向奔赴”的暑期社会实践,生动诠释了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社会是教育的大舞台,更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学院党委副书记孙颖说,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拓展建强社会实践平台,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联”通产学研链条、“建”实合作平台、“炼”就过硬本领,将“知行合一”写在祖国大地上,以青春智慧与力量,共同擘画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这份融合了专业实践、思想引领与爱国教育的青春答卷,正汇入时代洪流,澎湃向前。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原文链接:https://share.app3.jyb.cn/news_d/513f4fbc34dea801919137558619e9f7?from=UC92azc3djZYbnBlb2NaNkRvdVR4YThZKzNPV0EwVzIyUkFJTGdvVFptbitRR09jbFB4bUFTYS90UVF5Q3I3Vg==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