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大企业”落地“大应用” 创新推行“入驻式”产教协同培养模式

发布日期:2025-09-30  文:本报记者 连 荷 通讯员 王文燕  来源:中国食品报

资料来源 中国食品报

【中国食品报9月30日】在中国食品产业向高质量转型的浪潮中,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以下简称“食品学院”)坚持以“大食物观”为根本遵循,直面传统校企合作“隔岸相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行业痛点,创新推行“入驻式”产教协同培养模式,通过平台共建、体系重构、机制革新,构建起“产业出题、高校解题、育人答题”的闭环生态,为食品行业培育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的卓越创新人才提供强有力保障。

打破校企壁垒:

“入驻式”平台搭建产业对接新场景

食品行业“安全至上、实践为王”的特质,决定了人才培养必须扎根产业一线。食品学院突破传统合作的时空壁垒,创新推出“入驻式”协同培养模式,将企业研发中心直接“搬”进校园。目前,光明乳业、无限极等多家企业已陆续入驻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共建联合实验室,形成了校地共生的创新共同体。

为健全“需求—研发—转化”良性循环,食品学院以董事会机制为纽带,深度链接200余家企业,覆盖国内外多家大中型食品企业。近5年,累计引入企业横向经费超10亿元,为产教融合注入持续动能。构建资源互通的协同生态:企业提供产业化设备与真实生产样品,精准输出产业需求;高校开放科研平台与人才储备,定向供给创新解决方案,已然形成“产业出题、高校解题、育人答题”的闭环机制。

君乐宝—江南大学联合实验室作为标杆范例,自常态化入驻以来成效显著:双方在乳品工艺优化、功能成分研究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共同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推动了多项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仅过去5年就完成了6项重大项目,涵盖了婴幼儿配方奶粉、发酵乳等君乐宝主要业务单元。双方共同开发的高sn-2 DHA藻油技术不仅提升了产品的营养价值,更以该技术为核心的“脑体双优”科研模型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均已快速转化应用于企业生产线,彰显出“入驻式”实体化平台的创新价值。

重塑产教内核:

课程与评价体系适配行业发展新需求

人才培养精准度,源于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食品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重构跨学科课程体系,融合食品科学与生物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知识,打造《产业导向的研究生科研思维与实践》《全谷物营养健康与产业发展》等40余门核心课程。企业技术总监常态化走进课堂授课,将生产标准、工艺细节与真实案例编入教材,其中《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等微课成功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了“车间经验”向“课堂知识”的高效转化。

在评价机制上,食品学院坚决破除“唯论文”桎梏,将成果转化、企业认可度纳入研究生核心评价指标。2020年以来,研究生授权发明专利700余项,成果转化金额达亿元级别,较改革前增长显著;在企业实践中诞生100余项国家级竞赛奖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等荣誉占比超1/3。“我们不再只看论文影响因子,更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食品学院院长孙秀兰表示。

锚定国家战略:

科研与产业双驱育人释放新效能

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需求,食品学院依托2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双向转化机制,将益生菌选育、乳品安全检测、功能性食品开发等前沿科研任务直接转化为研究生培养内容。同时,同步引入企业的生产难题,开展多项学术实践活动,通过案例式教学锤炼学生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系统解决能力。

江南大学与合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先后联合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重任,从“十一五”到“十四五”联合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数十项,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要奖项20余项。这正是对接国家“提升食品产业核心竞争力”需求的生动实践,“科研反哺教学、产业驱动创新”的生态,让人才培养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与行业发展同步。数据见证成效:实施“入驻式”培养模式以来,食品学院研究生就业率连续5年稳定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跃升至96%,企业横向项目转化效率提升显著。

从联合实验室的技术攻关到生产车间的成果落地,食品学院以“入驻式”产教融合破局,实现“产业出题、高校解题、育人答题”全链条贯通,形成闭环协同育人模式。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食品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更构建起产教科教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为全国食品行业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本。

本文来源:中国食品报https://www.cnfood.cn/electronic?qdate=2025-09-30&index=0

原文链接:http://www.cnfood.cn/article?id=1972689432042639361


阅读(

编辑:于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