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童声同语”实践团四年接力 推普助力民族团结

发布日期:2025-10-15  文:通讯员 苏甜 华云溢  来源:中青校园

资料来源 中青校园

【中青校园10月14日】7月14日至18日,江南大学“童声同语”推普助力民族团结实践团跨越4500公里,前往新疆霍城县第三小学开展推普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响应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政策。

作为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重点团队,“童声同语”实践团已连续四年在新疆霍城县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从江南地区到新疆霍城,团队持续参与教育援疆实践,累计为当地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助力民族团结工作开展。

过去四年,实践团与霍城县合作,针对当地学生的语言基础,设计并实施系统化、趣味化、互动化的语言文化课程。据了解,这些课程在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文化综合素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团队秉持“语同音、心相连”理念,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探索教育援疆新路径,成员均为江南大学在校大学生。

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以“薪火传文脉,同心聚团结”为宗旨,围绕推普主线,结合霍城县实际情况与学生语言基础,设置多门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的特色课程。在“丝路探秘”主题课上,队员通过讲解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历程;“非遗体验”环节中,师生共同学习景泰蓝掐丝珐琅制作工艺,学生亲手参与实践操作;惠山泥人制作课程则让学生通过手工创作,接触江南文化相关技艺。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此类课程设计初衷是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为提升推普效果,实践团还开设《相声趣味课》,将传统曲艺形式与普通话教学相结合。课堂上,学生使用快板、折扇、手绢等道具,模仿经典相声段落并登台表演,其间穿插绕口令练习。此外,《古诗新唱:歌唱祖国》课程采用音乐与朗诵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演唱爱国歌曲。霍城县第三小学相关负责人称,这两门课程有助于矫正学生发音、提升口语表达自信,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汉语语言特点与中华文化内涵。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围绕“推广普通话、助力民族团结”目标,在霍城县全域开展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当地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居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以及居民对当地推普工作的认知程度。调研团队分为多个小组,深入社区、商户、学校等场所,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数据,目前调研数据正处于整理分析阶段。

据实践团成员介绍,在支教过程中,队员与霍城当地学生建立了良好互动关系,队员日常陪伴学生学习,倾听学生想法并提供支持。此次活动结束后,实践团向霍城县第三小学捐赠了一批书籍与文具。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表示,通过此次实践,对教育工作与团队协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霍城县第三小学部分学生反馈,在课程学习中不仅提高了普通话水平,还学到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

江南大学“童声同语”推普助力民族团结实践团指导老师王振彬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支持“童声同语”实践团开展工作,计划优化课程内容,扩大活动覆盖范围,同时鼓励更多学生参与此类志愿服务,持续为教育援疆与民族团结工作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中青校园

原文链接:https://app.cycnet.com.cn/n?timestamp=1760412294&signature=KEXG0NRq7gJxjrL9yYeZdmy7bTOwxNwvm5dQVpBk4w3b6MWao8&device_type=android&app_version=1.6.2&from=cat


阅读(

编辑:于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