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喜欢追剧的人,我习惯了在形形色色的故事里看到神通广大的主角。当我在视频里看到越来越多的博主开始推荐群像剧时,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群像”这个话题早已有了广泛的流传度。
仔细想想,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在“群像”这个词出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于创作者的故事之中了。《水浒传》里,一百零八将性格迥异,宋江义薄云天、吴用足智多谋、李逵鲁莽率真,每个人物都带着鲜明的个性烙印;老舍先生的《茶馆》中,茶馆老板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众多人物命运沉浮。在这里,有达官贵人的腐朽,有底层百姓的挣扎,有新兴资本家的无奈……在影视作品里,典型的有美剧《权力的游戏》,不同家族为争夺铁王座展开残酷斗争,家族内部也矛盾重重,让观众在众多人物的命运线中穿梭,永远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甄嬛传》里,各个妃嫔有自己的身世背景,心怀不同的心机谋略,后宫争斗波谲云诡,阴谋阳谋环环相扣。
所谓群像,便是描写众生相。故事不再完全围绕两三位主人公展开,而是或详或略地刻画了许许多多的人物,有着多线交织的故事情节,故事主题也更显多元化。
可惜,在网络文学泛滥的当下,或许是为了体验自己向往的生活来弥补现实的遗憾,又或许是为了满足未达成的愿望,人们愈发赋予主角以更特殊的能力、更奇妙的经历。于是,主角和配角之间有了极为明显的鸿沟。但是,在满足人们幻想的同时,失真的故事情节又勾起了人们心中的不确定感和恐慌感。
在许多作品里,命运悲惨的主角可以得到救赎,原本幸福美满的主角在经历一系列坎坷磨难后也能重获美好。当主角大开“金手指”时,观众在感叹、羡慕的同时,却又觉得这一切实在是太不切实际了,认为这才是主角的人生,是平凡之人望尘莫及的。
但群像作品却不一样。在故事里,角色们性格迥异、经历不同,在他们身上,观众似乎能找到些许自己的影子,发现不同角色身上的闪光点。
并且,在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时,观众可以看到不再固化的情节逻辑。从繁华都市的街角到宁静乡村的田野,形形色色的人物汇聚一堂,有叱咤职场的精英,也有街头巷尾为生计奔波的小贩;有怀揣梦想的热血青年,也有历经沧桑的暮年老人。这些角色仿佛是从普通人的生活中直接截取而来,他们带着各自的梦想、烦恼、希望与无奈。
所以,不妨说群像作品与普通人有着更高的适配度。当人们觉得生活平凡枯燥乏味时,便可看看群像作品中的人物,看到生活的多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