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江南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9名同学组成了“知行筑桥・家校社同育人实践活动”实践团队。成员分别奔赴全国11个地区,围绕学生资助宣传、公益实践、政策宣讲及家校联动四大核心任务开展活动,用实际行动架起连接家校社的育人桥梁。
资助政策进母校,精准宣讲助成长
“同学你好,这是我们学校的资助政策手册,里面详细介绍了本科入学的 ‘绿色通道’和研究生阶段的奖助学金政策。”在重庆、湖南、江苏等地,团队成员化身“资助宣传大使”,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定制化政策解读。
田佳平在重庆南华中学、罗文涛在湖南衡东一中等地,分别面向高中在校生、应届高中毕业生介绍江南大学的资助体系,详细讲解了学校资助政策、奖学金设置、助学金申请流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情况等,强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与支持措施,并设置问答环节,从奖学金设置到助学金申请流程全方位解答疑问,让学生对学校的资助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刘威龙在无锡星火教育面向前来咨询的高中学生详细讲解“奖、助、贷、勤、补、免”等政策的申请条件与流程。
资助政策进社区,多元服务解疑虑
为推动资助政策落地生根,团队成员深入社区,面向家长及群众开展资助政策宣传,通过多样化方式解读政策、解答疑问,助力大家深入了解相关举措。
刘镇滔在安徽阜阳颍东区枣庄社区,为有升学顾虑的家长解读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帮助他们更好了解当前的资助政策。孟子沣在吉林市船营区以自身经历开场,结合PPT和真实案例,让社区群众对资助政策有了清晰认识。李政在南京谷里街道,向家长详解江南大学的资助体系,从奖学金设置到助学金申请流程全方位解答疑问,让家长对学校的关怀举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资助政策进家庭,共筑育人同心圆
为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团队成员通过资助政策进家庭宣传,配合指导老师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困难学生家庭情况,解读资助政策并收集育人建议,为个性化帮扶筑牢基础。
李禹萱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铁岭河开展资助宣传进家庭活动,以一对一与家长沟通的方式,结合案例、PPT和手册讲解资助政策,解答相关疑问并打消家长的顾虑。
“孩子在学校表现怎么样?我们在家可以怎么配合学校教育?”在浙江的家访现场,家长们这样问道。学院资助工作指导老师熊欣仪赴浙江走访困难学生家庭,面对面了解家庭情况,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收集家长对学院育人工作的建议,为后续个性化帮扶打下基础。
公益实践多元化,服务群众暖人心
团队成员在公益实践中化身“多面手”,实践内容涵盖反诈宣传、防火科普、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用专业与热情服务群众需求。
在重庆渝北区空港乐园华晖路社区,田佳平协助工作人员张贴反诈海报、发放手册,手把手教老年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还加入巡山防火队伍排查隐患,向居民普及“人不离火、火灭离人”等防火知识;王润泽在济南章丘区宏昌花园小区,详细讲解紧急疏散和居家安全知识,带头清理楼道杂物,为居民打通“生命通道”;孟子沣每周两次前往吉林市常山镇同兴村乡村活动中心,向老人讲述本地历史文化、组织剪纸和书法活动;罗文涛在衡东县杨山社区的“七彩假期”活动中,为孩子们讲授防溺水和安全教育知识,帮助他们快乐成长。
此次“知行筑桥・家校社同育人实践活动”通过“政策宣传+公益服务+家校联动”的模式,深入宣传了江南大学资助政策,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团队将以此为起点,持续优化实践形式,为推动教育均衡与学生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田佳平在重庆南华中学讲解江南大学的资助体系

罗文涛在湖南衡东一中给困难学生讲解资助政策

李政正在向家长介绍我校资助政策

指导老师向家长介绍学校育人举措,倾听家长建议

田佳平在进行反诈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