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勇担当,实践绘江南㊻】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湘吉星火队:以青春之火,燃红色沃土

发布日期:2025-08-27  文:湘吉星火队成员  图:湘吉星火队成员  来源: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在本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江南大学智能制造学院湘吉星火队团队成员深入吉林省长春市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城市,聚焦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与南大营旧址陈列馆,通过实地参观与走访,回溯东北十四年沦陷的屈辱与抗争,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精神。

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历史的沉重回响

步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展馆内肃穆而庄重,“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细菌战罪证陈列”“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缅怀东北抗战英烈和英雄群体三个专题展览依次展开,诉说着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在昏暗的灯光下,团队成员驻足于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前。锈迹斑斑的刺刀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复原的细菌战实验室场景令人不寒而栗。杨靖宇将军棉絮充饥的故事、赵一曼烈士的绝笔家书,每一件展品都深深震撼着心灵。

南大营旧址陈列馆:英雄精神的铭刻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南大营旧址陈列馆。刚进入院落,一座名为《抵抗》的中国官兵雕像便映入眼帘,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英勇与悲壮。馆内陈列着泛黄的历史照片、详实的文献资料以及生动的场景复原,将成员带回了1931年长春“九一九抗战的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一处情景再现的被炸开豁口的断墙,尤其令成员震撼。扶墙忆昔,仿佛时光倒流,看到了英勇的东北军官兵正在浴血奋战,殊死抵御外敌。斑驳而又黝黑的步枪、残存下来的子弹,如今的它们只是安静地陈列着,但依旧能从这些展品中感受到爱国将士们的不屈与顽强。

途中采访:倾听与传承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采访了前来参观的游客,在南大营旧址陈列馆成员遇到了一位本地中年男人,当问到他怎样看待这座陈列馆时,他说道:“我父亲曾经经历过那段时光,在我小时候,我父亲就讲当时生活的艰难,所以我认为这个场馆的建立是有必要的,它时刻提醒着年轻人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一位被采访的中学生说道:“这些战士很勇敢很伟大,我也想成为他们这样的英雄。”

简易创作:重现抗战时光

在长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和南大营旧址的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一次次被历史的厚重所震撼,被先烈的英勇所感动。在查阅史实文献资料后,团队成员决定将此次参观感悟通过话剧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更多同龄人能够感受这段历史的力量。话剧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进攻长春为背景,讲述宽城子、南岭军营守军的顽强抵抗及普通市民的觉醒。剧本塑造了中国官兵、学生、知识分子等群体的艺术形象,展现了在国家危难之际,中国人民面对侵略不屈不挠、誓死抗争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重温了抗战历史、缅怀了先烈伟绩,更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对话,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历史的火炬已经传递到新一代青年手中,作为当代青年,定当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习与工作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力量,让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

南大营旧址陈列馆前合影

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与游客访谈

话剧剧本(一)

话剧剧本(二)

话剧剧本(三)

阅读(

编辑:潘智琦

审核:徐静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