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
05-24
2024
江南往事——怀念姚淦铭教授
姚淦铭教授不禄,忽忽已近五年。然而其临终之时仍对江南大学心存感念。他所感念的不只是弥留之际学校对他的关怀,还有江南大学给自己的学术生命所提供的优裕环境。姚淦铭在江南大学度过了一生最为美好的时光,自己的学术猛进与江南大学有不解之缘。感念由经历而生,交结自有因缘。姚淦铭与江南大学的交汇,实自其调入开始,自此豹变。2001年1月,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为江南大学。我充数于江...
05-24
2024
孤独与死亡——读《活着》有感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一本名为《活着》的书,却页页诉说着孤独和死亡。福贵一个嗜赌如命的富家纨绔子弟,为还赌债不得不将祖祖辈辈的积蓄抵押出售。祖辈的积蓄毁于一旦,老父亲备受打击一气之下撒手人寰。岳父不忍女儿陪着穷困潦倒,强行带走身怀有孕的妻子,富贵只能带着年迈的老母亲和尚年幼的女儿凤霞居住在破茅屋,拧拧巴巴靠租来的五亩地维持生计。数月后,妻子带着足月的儿...
05-24
2024
清风
在我迷茫又无措的青葱岁月,一缕清风总是轻轻拂过我的面庞,引领我坚定地、义无反顾地、一步一步走在我的路上。——题记一那是我第一次发现身边有一缕清风。2011年,我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开端,更像是还冒着鼻涕泡的我被迫离开家的温床,开始独自走入丛林冒险,打败怪物的副本地图。夏日,火球悬天,我哭着抱着家门,不肯入学。却是被爸爸无情地扒开我死死扣住门的手,将我塞进开往学校的车。我读...
04-10
2024
活着
当我们谈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时,不得不提的一部作品就是余华的《活着》。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更以其深刻的主题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全球读者的广泛赞誉。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希望能与你们一同探讨这部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深刻意义。余华的《活着》是很多人读了一遍以后就不想再触碰的图书,因为图书的内容过分的残忍,书里面的角色一个个的离去,但有用“活着”作为书名,极具讽...
04-10
2024
我们都是航行者——读《你的自信,决定你的未来》
在人生的海洋中,我们都是航行者,而自信则是那盏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十二所著的《你的自信,决定你的未来》,结构紧凑,内容丰富,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自信与未来的紧密联系,阐述了自信对于人生旅程的重要影响。相信因书名看这本书的不止我一个。全书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自信到底是什么”,“自信的三个维度”,“如何练习自信”。三个篇章结合案例、故事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建立和维护自信的方法和技巧...
04-10
2024
读《百年孤独》有感
《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也是帮马尔克斯摘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重要作品,很多朋友们或许都曾听过它的大名,但是真正翻开看过的人少之又少,翻开并能坚持看完的人就更少了。诚然,这本书的阅读是有一定门槛的,但是如果你能越过最初的坎坷,坚持读完,你将会收获一种巨大的成就感。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最早是一种绘画流派,后来慢慢渗透到文学创作领域。该类文学在体...
04-07
2024
春归
春季翻卷起无数的翠绿,校园里徐徐泛起一层薄雾,将一切笼罩在朦胧而清新的诗意之中。春风不迟,它静悄悄地来到每一个角落,唤醒了沉睡的万物。在这希望的季节,校园的复苏让人心驰神往。踩在满地的新芽上,那是春的气息,携着莫名的温暖。远眺校园中心的湖面,水光潋滟,与岸边的嫩绿交相辉映,微风拂来,轻轻掀起水纹,仿佛湖水和草木都在倾诉着春意的无穷。黑天鹅迎着水波晃动,偶有水鸟掠过湖面,点出一串涟漪。春天的...
04-07
2024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自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一末班车,车也总不来。”《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撰写的回忆录,她用朴实温暖的笔触记叙了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本书从三部分叙述,一句“我们俩老了”,带我们进入杨绛先生的万里长梦,“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在梦中,“我们仨失散了”,醒后,只留“我”一人“思念我们仨”。初读这本书时还是初中,应老师要求假期阅读并写读后感。当时...
04-07
2024
玉兰
学校的玉兰花开了。逢春,下课路上,无意间瞥见一簇白玉兰。心中惊喜,便走近细细端详,千枝万蕊的玉兰花莹洁清丽,朵朵向上,似削玉万片,晶莹剔透,散发着阵阵清新淡雅的幽香杂糅在春风里。阳光似乎格外偏爱这美,洒下一片片金箔,却只为了她的嫣然一笑。初遇玉兰,非花,而是人。奶奶名为玉兰。都说人如其名,却是不错的。奶奶很白,即使岁月和阳光灼伤了肌肤,却也能在常年蔽在衣下的白玉中窥出一丝端倪。街上的人说...
03-15
2024
与命运的距离
“……我阿母跳到人群中间,仰着头,用手指着天:我干我干我干……”年轻的阿母在那个人人敬神的年代推翻了神坛。这便是《命运》一书的开端,继而展开的是主人公跌宕又丰盈的一生。一个15岁被预言“将死之时无子无孙”的女性,如何在时代变迁下收养三个孩子,最终儿孙绕膝。但这不仅仅是合家欢,也不是苍白的超人文学,在闽南的独特神学背景下,此书被赋予了很多别样的意义。命运一词,洋溢着玄学的色彩。与神相关,与苦难...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