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
02-07
2018
木叶下
当你在北方迎来初雪,我还在南方的艳阳里穿着短袖;当你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我还在南方的晴空下看落叶纷飞。秋风起,木叶下,我着迷于叶下落的速度。曲水一跃分南北,秋风吹乱了头。当我骑着自行车向教学楼冲锋的时候,几片落叶缠上了我,它们被我带着向前,却又那么不急不缓地在我身前盘旋着擦过我的衣袖。许是被它们轻盈的舞姿感染,又或许是它们兀自徐缓又不乏力度的速度使我惊羡。我不禁慢了下来。它们慢的以至于在...
01-15
2018
芦苇荡里寻秋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枫叶瑟瑟,荻花为茫,所谓秋色,在芦苇荡。周末里,我随朋友骑车来到学校西门外的长广溪湿地公园,满心期待地参加记者团的素拓活动。我们从相互陌生,到破冰之后的了解,再到组队比拼时的热情高涨,很快,一天的时光便在我们的嬉笑打闹中溜走了。后头再看看自己的组员,觉得每一张面孔都是那样可爱,每一分都是我们共同拼搏的成果,与大家相处时热闹无比,但也正因为这样,分别时...
12-21
2017
二泉人影瘦,月下琴悠悠
和许多人一样,知道阿炳这个人,是在听了他的名曲《二泉映月》之后。一直在想,一个人要有什么样的难言心绪,什么样的生平经历才拉得出这样叩击人心的悲曲。于是,在一个深秋的清晨,我去了阿炳故居。无锡的秋天似乎来得格外慢,在快要立冬的暮秋时节,天渐渐凉了,秋天才终于有了些味道。“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这样风气萧索,雾结烟愁的时节去拜访阿炳的故居,似乎是再合适不过了。和大多数阔气豪华的名人故...
12-14
2017
古老建筑里的优雅风情
偶然之下,在上海游玩的我和朋友走到了1933老洋坊,正好是一个晴朗的秋日,日光暖融融地铺满每一个角落。带着几许好奇,走近阳光下矗立的古老建筑,由此一段百年的光阴厚重地铺展在我眼前。开始走近,从底层仰视楼体正面,只看到整栋建筑呈现一种复古的烟灰色,楼体为齐整的方形,圆形和菱形的玻璃窗整齐地排列于三层楼上,经过午后暖光的折射,为整栋楼宇添了一层柔光。大气而优雅的外观让我心生一丝亲近之意,索性走了进去...
12-14
2017
东林书院之行
一路走来,地铁里、街道上都洋溢着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喜庆的红,唯有这片不大不小的院子,仿佛与世隔绝,默默积淀着时光与宁静的绿。一扉之隔,便是另一番天地。举目凝望是满目的苍翠,低头沉思是石板的斑驳,俯仰之间,一段咿咿呀呀的弹唱声从巷子深处飘来。见惯了古色古香的木门、木桌、木椅,本不该有这样的触动。却不知为何,那错落的格局,斑驳的房檐,窄长的巷道,甚至是一株植物,都让我想要走进,去触摸,去感受。...
12-05
2017
把酒祝东风———酒博物馆观后感
古时有李白的“将进酒,杯莫停”,有苏轼的“白日放歌须纵酒”,更有李清照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文化在古时候就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发展,迁客骚人将酒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饮一壶酒,抒千份情,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作,而这一切都源于酿酒技术的发明。我国是最早开始酿酒的国家,拥有十分深厚的底蕴,古人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在现代,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将注意力更...
11-28
2017
繁华与悔恨————《陶庵梦忆》读后感
张岱人如其文,晶莹纯粹、唯美深情。这让我想起一个同样有这种特质的人———李煜。他们都由富贵到落魄,因文章而不朽。张岱的小品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感情眷眷的口吻叙述了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世态人情,民俗生活。虽然是一部有遗民家国情怀的书,但是书中活泼有趣,平易近人处很多。比如书中写到“所谓一白遮百丑者,粉之力也”,我才知道原来这也是几百年前的老话。张岱旁征博引,你会经常与老朋友再见面,...
11-16
2017
平凡之路———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这是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凡人,吆喝着驾起生活这架马车在这平凡的世界,走过这平凡之路。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感到自己与一群离自己很遥远的人这么贴近。说遥远,见于时间,是上世纪60年代与21世纪的距离。见于空间,是北方的大漠黄沙与南方的小桥流水的差别;说贴近,是同在生活的大网中摸索挣扎时心与心的贴近与共鸣。心,总在山穷水复处相遇,在穷厄困顿时相亲。这些淳朴的人啊,在生活的百般挤兑中一次次倒下,一次次爬起...
11-07
2017
归家杂感
别过烟雨江南,我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十一又逢中秋,总能牵动旅人更多的忧思。我就这样带着对家中亲人、异国好友、故地景色的怀想,漫漫北上。远处高低错落的灰色楼宇和粉墙黛瓦的村落飞速地向后移动,融进了窗外的雨珠中,夕阳也渐渐沉没在西山后方。我仿佛在时间、空间的漩涡中穿梭。近晚八点,我才到达,城市已经点亮万家灯火,夜色温柔。我突然想起高三的每天,也是这样踏着月色回家,而今前途依然茫茫,我却不再急着寻...
11-06
2017
中秋记忆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中秋如期而至,第一次离开家人远在他乡,的确是应了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纵有千言万语,只能对月遥寄相思。温酒入喉,意识已有些模糊,似乎又回到记忆中的中秋———一抹秋阳斜照,透过窗洒在睡梦中的身影,"已入秋的阳光放下了夏日的狂躁的温度,"在微冷的空气中更像个温和的绅士。拿起这边的手机,屏保自动切换成中秋的圆月,还贪恋被窝余温的我突然想起,原来今天就到中秋节了啊。...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