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
11-16
2017
平凡之路———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这是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凡人,吆喝着驾起生活这架马车在这平凡的世界,走过这平凡之路。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感到自己与一群离自己很遥远的人这么贴近。说遥远,见于时间,是上世纪60年代与21世纪的距离。见于空间,是北方的大漠黄沙与南方的小桥流水的差别;说贴近,是同在生活的大网中摸索挣扎时心与心的贴近与共鸣。心,总在山穷水复处相遇,在穷厄困顿时相亲。这些淳朴的人啊,在生活的百般挤兑中一次次倒下,一次次爬起...
11-07
2017
归家杂感
别过烟雨江南,我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十一又逢中秋,总能牵动旅人更多的忧思。我就这样带着对家中亲人、异国好友、故地景色的怀想,漫漫北上。远处高低错落的灰色楼宇和粉墙黛瓦的村落飞速地向后移动,融进了窗外的雨珠中,夕阳也渐渐沉没在西山后方。我仿佛在时间、空间的漩涡中穿梭。近晚八点,我才到达,城市已经点亮万家灯火,夜色温柔。我突然想起高三的每天,也是这样踏着月色回家,而今前途依然茫茫,我却不再急着寻...
11-06
2017
中秋记忆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中秋如期而至,第一次离开家人远在他乡,的确是应了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纵有千言万语,只能对月遥寄相思。温酒入喉,意识已有些模糊,似乎又回到记忆中的中秋———一抹秋阳斜照,透过窗洒在睡梦中的身影,"已入秋的阳光放下了夏日的狂躁的温度,"在微冷的空气中更像个温和的绅士。拿起这边的手机,屏保自动切换成中秋的圆月,还贪恋被窝余温的我突然想起,原来今天就到中秋节了啊。...
11-02
2017
海上明月共潮生
我,中秋,回家。又见到那片熟悉的海,又望见那抹熟悉的月。深夜出了火车站,走过一条街便到了海边。入秋后,青岛的风转凉了,凉得干净,凉得透彻,一阵海风吹来,吹透了心底,吹散了乡愁。要说最想念家乡的什么东西,不是鱼虾蟹蚌,不是蛤蜊啤酒,而是这腥咸的海风。腥味刺激着味觉,闭了眼,反而能更清晰地看见海的样子。海水不像湖水那么安静,也不像江河里的水那样喧哗着一直奔腾向前。海是多变的,它可以如少女般温婉明...
10-24
2017
生如蚁而美如神
生命亦轻盈,亦沉重,亦恣意,亦拘谨。一个人能把他的一生过成一首深情的诗,一杯清澈的水,一轮皎洁的月。顾城的一生———一个美丽的梦。在我的印象里诗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并且也是多愁善感的。有一种“罗纱轻遮伊人面,眼目含情似无情。樱唇欲语又还羞,婷婷袅袅似烟飞”的神秘气质。顾城也不例外,可能有很多人都会问:“他为什么走到哪儿都会带着一顶帽子?”顾城的帽子是用他的一条牛仔裤的裤腿做的,在访谈录中张穗...
10-12
2017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蔡永康曾经这样说过:“15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如果18岁时你错过那个喜欢的人,但你开始学习游泳;如果你28岁时失去那个很棒的工作,但你开始学习英语,那么你仍然有可能在以后的人生里...
09-28
2017
海参崴之旅
从浦东到哈尔滨到绥芬河到海参崴,我们就这样开始了海参崴之旅。经历了航班、火车和国际巴士,一路甚是奔波。但到了海参崴,当阵阵凉风迎面吹过,一幕幕别样的城市景象掠过眼前时,一路的疲劳随之散去。我们就住在海边,地处阿穆尔湾。推开房门就能看到广阔无边的大海,近看或看远,水天一色,浑然浩瀚。海风逐起水浪,阵阵荡起。海鸥结伴而来,它们并不怕生,随意的停歇在阳台上,如果喂食给它们,它们更是争相啄食,表现出...
09-26
2017
海
蓝天碧波,水天相接,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灿灿银光,渔舟在海浪中荡漾穿梭。白色的灯塔屹立在青翠的崖岸上,风带着微微水汽拂面而来,清新的空气中能够嗅到属于大海的味道。这是你记忆中的海吗?中学的时候学过一首诗———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诗篇不是真的来写海,而是将海作为一个意象,它是理想,是信念。启迪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翻越群山,克...
09-25
2017
我在清秋
时光,它流走得轮廓清晰。还记得八月的阳光,刺眼而肆意,把马路上卷起的沙尘映照地格外明媚。仿佛那并非什么浊物,而是地球古老的记录。阳光下的你我笑着说毕业快乐,仿佛那并非什么难舍难分的事情,而是成长荣耀的徽章。盛夏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姑娘,她就像一个过滤器,从不避讳对美好的偏爱,而搁置所有的不好。她撇去所有的灰尘,无意任何的悲伤。我跟着她笑,跟着她奔跑,没心没肺,何尝不好。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清秋的...
09-19
2017
与君得失寸心知
在论文即将收笔之时,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世说新语?伤逝》中王戎娓娓道出的一句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在这忧伤却包含坚定之心的话语当中,情感仿佛是我们可以轻易获得却又极其奢侈的财富,同时也是我们能够为这踽踽独行的坚持所提供的最大的宽慰。一直都坚信,无论对人对事,“一往情深”都是人生真意之所在。这份深情,本就是我们对人生追求最为动人的诠释。从咿呀学语时不求甚解的背诵开始,...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