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
03-19
2018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观《妖猫传》有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香山居士作《长恨歌》,叙述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歌颂了帝王与贵妃之间真挚的感情。而电影《妖猫传》却对这“恨”的真假有着别样的诠释。《妖猫传》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的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讲述了盛唐时期长安城接连发生的一连串妖邪灵异事件。癫狂诗人白乐天与仰慕大唐风采的僧人空海相遇长安,两人紧跟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却意外...
03-15
2018
从巨流河到哑口海———读《巨流河》有感
我们沿着这条历史的巨流河,也不知道会流向何方,但是只要我们身处这巨大的源流中,我们就要尽那属于一颗水珠的努力,期望着也希翼着到哑口海洋的那一天,为此,我们大声说出一辈子的故事,唱出命运的歌。齐邦媛的《巨流河》以她的一生岁月为主线,辐射出了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生活,以其个体的力量发出对一生沉浮和历史变幻的反思和回忆,她打破的是一个“生者无言,死者默默”的时代。在我阅读的途中,思绪如同斑斓的蝴蝶那...
03-12
2018
走过喀纳斯
听领队哥哥说,行程中最后住喀纳斯的那一晚会有流星雨。所以旅途中,我已经把要许的愿都想好了。一条盘山路,迂回蜿蜒,我们的车卷着沙和石块咆哮着向喀纳斯挺进。一路上不断地新鲜风景让车上的让人又惊又喜。这里的草鲜绿娇嫩,纤细的草丝编织到视野的尽头;隐藏在草丛中的小野花精致可爱,头顶的蓓蕾金粉簌簌。这里的水是纯净的蓝色,看来连天空都爱上了这里;这里的风很轻,轻得难以捕捉鼻息间似有若无的香气......"""""""穿...
02-07
2018
木叶下
当你在北方迎来初雪,我还在南方的艳阳里穿着短袖;当你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我还在南方的晴空下看落叶纷飞。秋风起,木叶下,我着迷于叶下落的速度。曲水一跃分南北,秋风吹乱了头。当我骑着自行车向教学楼冲锋的时候,几片落叶缠上了我,它们被我带着向前,却又那么不急不缓地在我身前盘旋着擦过我的衣袖。许是被它们轻盈的舞姿感染,又或许是它们兀自徐缓又不乏力度的速度使我惊羡。我不禁慢了下来。它们慢的以至于在...
01-15
2018
芦苇荡里寻秋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枫叶瑟瑟,荻花为茫,所谓秋色,在芦苇荡。周末里,我随朋友骑车来到学校西门外的长广溪湿地公园,满心期待地参加记者团的素拓活动。我们从相互陌生,到破冰之后的了解,再到组队比拼时的热情高涨,很快,一天的时光便在我们的嬉笑打闹中溜走了。后头再看看自己的组员,觉得每一张面孔都是那样可爱,每一分都是我们共同拼搏的成果,与大家相处时热闹无比,但也正因为这样,分别时...
12-21
2017
二泉人影瘦,月下琴悠悠
和许多人一样,知道阿炳这个人,是在听了他的名曲《二泉映月》之后。一直在想,一个人要有什么样的难言心绪,什么样的生平经历才拉得出这样叩击人心的悲曲。于是,在一个深秋的清晨,我去了阿炳故居。无锡的秋天似乎来得格外慢,在快要立冬的暮秋时节,天渐渐凉了,秋天才终于有了些味道。“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这样风气萧索,雾结烟愁的时节去拜访阿炳的故居,似乎是再合适不过了。和大多数阔气豪华的名人故...
12-14
2017
古老建筑里的优雅风情
偶然之下,在上海游玩的我和朋友走到了1933老洋坊,正好是一个晴朗的秋日,日光暖融融地铺满每一个角落。带着几许好奇,走近阳光下矗立的古老建筑,由此一段百年的光阴厚重地铺展在我眼前。开始走近,从底层仰视楼体正面,只看到整栋建筑呈现一种复古的烟灰色,楼体为齐整的方形,圆形和菱形的玻璃窗整齐地排列于三层楼上,经过午后暖光的折射,为整栋楼宇添了一层柔光。大气而优雅的外观让我心生一丝亲近之意,索性走了进去...
12-14
2017
东林书院之行
一路走来,地铁里、街道上都洋溢着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喜庆的红,唯有这片不大不小的院子,仿佛与世隔绝,默默积淀着时光与宁静的绿。一扉之隔,便是另一番天地。举目凝望是满目的苍翠,低头沉思是石板的斑驳,俯仰之间,一段咿咿呀呀的弹唱声从巷子深处飘来。见惯了古色古香的木门、木桌、木椅,本不该有这样的触动。却不知为何,那错落的格局,斑驳的房檐,窄长的巷道,甚至是一株植物,都让我想要走进,去触摸,去感受。...
12-05
2017
把酒祝东风———酒博物馆观后感
古时有李白的“将进酒,杯莫停”,有苏轼的“白日放歌须纵酒”,更有李清照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文化在古时候就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发展,迁客骚人将酒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饮一壶酒,抒千份情,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作,而这一切都源于酿酒技术的发明。我国是最早开始酿酒的国家,拥有十分深厚的底蕴,古人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在现代,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将注意力更...
11-28
2017
繁华与悔恨————《陶庵梦忆》读后感
张岱人如其文,晶莹纯粹、唯美深情。这让我想起一个同样有这种特质的人———李煜。他们都由富贵到落魄,因文章而不朽。张岱的小品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感情眷眷的口吻叙述了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世态人情,民俗生活。虽然是一部有遗民家国情怀的书,但是书中活泼有趣,平易近人处很多。比如书中写到“所谓一白遮百丑者,粉之力也”,我才知道原来这也是几百年前的老话。张岱旁征博引,你会经常与老朋友再见面,...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