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
05-29
2019
回也平平,顾也频频
五月的头一天,是难得的好天气。终日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雾霾散去,天地澄清,万物晴朗。与好友慢慢悠悠地逛完了蠡园,便搭乘画舫去往西施岛。漆木的凳子滑溜溜冰凉凉,等不及坐稳,便扭过身子从镶着玻璃的小窗往外望。潾潾的水波像数不清的三棱镜,把一团团阳光拆解开来,又抛来抛去,而我们好像航行在银河里,满眼皆是熠熠生辉的星辰。登上岛一眼望见的,便是一座西施的塑像,经年的风吹日晒已经使塑像泛起一层浅浅的黄,但...
05-29
2019
春风
春天来的杂乱无章,冬日里瘦削孤寂的枝条上停留了几点新绿,河流缓缓摆腰,水流飞快告别两岸,活泼欢快地顺着河道溜走了。影子也染了一层薄薄的青色,轻轻卧在路的一侧,安静垂首,含着一股暖意。风,无声从我身前穿过,如此,心中一动,不甚欢喜。单单就春风而见,风,似一位温婉颔首的江南女子,隐隐约约藏在画卷里,安静度过一个又一个年头,她身上明明白白一阵墨香,芭蕉窗前,墨砚旁,经年浸润,才养出骨子里温润气质。...
05-24
2019
成为水滴,以柔克刚
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在海面之时,我站在岸边看着浪花拍击、冲刷着石壁。那柔软的身姿一次又一次缠绕上石头,爬上又落下。那蔚蓝的身影一次又次覆盖着深灰向前走去,它一直向前走啊走,穿过岩石,直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那种突破一切的蕴藏气势让我惊讶!正如“天下至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还记得小时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成语“卧薪尝胆”。勾践在草席上尝苦胆十年,只为报国仇,报家仇。他忍辱负重,坚韧地...
05-22
2019
人间春色
若是你苦闷无聊正甚,就去看看人间春色。趁清晨的雾还没有散去,就顺着《诗经》的河流上溯,路过河边低吟浅唱的痴情男子。若是有心,你也可涉水而过,从蒹葭的丛林中掀开一条缝隙,一睹那独立于世的伊人绝色。你听着铮铮的伐木声在山谷中回响,脚踩在湿润而芬芳的泥土上,往前走吧,歌声在远处响起来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队伍并不浩大,但每个人都很欢快,歌谣循环往复,新娘的脸庞越发红润了,...
05-16
2019
进退有度,适当停步
人生如海,我自为舟。逆水行舟,当有进退,亦有停留。都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进也好、退也罢,甚至停而不走都有学问在其中。不如问问自己,是否进的得当,是否停有所思,是否退有所度。燕有太子名丹,逼荆轲刺秦,迫有所为,是为“冒进主义”;汉有桓灵二帝,非朝臣上奏,不有所为,是为“等待主义”。“冒进主义”和“等待主义”同样在前进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一无所获,甚至还要付出代价。因为他们进的不当,进的消...
05-10
2019
情致风雅
曲笛三弦,鼓板开奏,纸扇微点间是牡丹亭的姹紫嫣红开遍;平仄相依,珠圆玉润,吟唱诵朗中是唐宋诗词的壮美或婉约;取笔挥毫,泼下彩墨便是八百里山川风物。台上画里,那一颦一簇、一举一动、一花一草,都好不风雅。风雅,是这生活中的极致,曾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龙旂十乘,大糦是承”。五千年而下,是平明赏戏、日暮吟诗、墙上古画、窗前饮茶,是书法中饱含功力的运笔,更是我们举手投足间的自信温婉。夜未央...
05-05
2019
江南的玉兰
白,从枝间飘落而下,轻柔地铺在地面上,白晃晃如雪花一般闪着这耀眼的春,正是“霓裳片片晚妆新,束装亭亭玉殿春”。浮动的清香冲刷着人们心里的烦闷,春的淡雅绽放在那高高的枝头。我看着与教学楼齐高的白玉兰,想起我幼时家门前的那盆白玉兰盆栽,矮矮的,花色却是一般的白。幼时,我常被香气吸引,蹲在花坛面前仔细地看着玉兰小小的花苞紧紧裹在一起,底端延出一点点胭脂色。伸手去触碰尚还是嫩绿的幼芽,心里总是困惑着,...
04-29
2019
至若春和景明
我喜欢张开双臂,让阳光自然地铺满我的身体,从头发到脚尖。柔软的毛衣吸足了阳光,贴着身子有着暖烘烘的触感。春日的阳光不似夏日的火焰一样炙烤着你,也不似冬日里虚假的光辉,久违也依旧是冰冷的。春日的阳光就在那轻柔且无声地,洒下一片金灿灿的光芒,让所有人的脸都笼罩在一层曼妙的光辉里。这样好的天气,是该出去走走的,否则岂不辜负?想起宋有寻春者,踏遍笼罩在山头的白云仍遍寻春光不得,但归来笑拈梅花嗅,恍然...
04-22
2019
琥珀里的小巷
周六无事,我一个人在苏州古城区闲转。百步街的巷子狭窄且幽深,石板路像是落了一层拂不去的尘,木制的门槛桌椅也已然斑驳褪色,或是磨去了一角,或是蹭掉了朱漆,早已寻不见最初的精细做工。向沿街的屋子里张望,只见墙皮泛着点点微黄,很多处已经裂开,边缘微微卷起,远看像极了写废后被揉成一团扔进角落里的纸。我能看见密密的爬山虎绿了古铜色的门环,却看不见门环里尘封多年的老时光;我能听见花朵次第开放的声响,却听...
04-17
2019
梦回姑苏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于是我从小便心向往之。而今有机会亲身去领略苏州的风景,突然产生了某种类似于近乡情怯的羞涩。或许带着些附庸风雅的矫情,我更愿意称之为姑苏,仿佛更能将我拉进它的底蕴里。然而第一眼,并未满足我的想象。扑面而来是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尤其当我徜徉在山塘街的某座桥上,不经意回望时,星星点点的灯火映照在缓缓流动的水波中,光辉流转间忽然仿若自己置身...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